(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永兰
“我们最近的确有尤姓当事人离家出走,几年前,因为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其精神受到刺激,变成现在这样了,非常感谢你们的救助。”今年年初,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韩集派出所的民警给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派出所民警打来这通电话。
今年1月4日,化隆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和巴燕派出所民警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时,在街面联合巡查中,接到辖区群众反映称:自己家门口来了一位自称找孩子的“人贩子”。
15分钟后,民政局工作人员会同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发现这名男子行为怪异,言语不清,无法表达自己的身份信息,经过工作人员3个多小时耐性细致的沟通了解,初步判定该名男子疑似患有精神疾病。
随即,民政局开展了救助工作,在救助的2天时间里反复询问得知,该男子姓尤,为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韩集镇人,但不知其家人联系方式。工作人员便联系派出所民警,经户籍民警查询,并与临夏县韩集派出所取得联系,韩集派出所民警表示,的确有尤姓当事人离家出走。
“听到这一消息我们悬着的心有了一点安慰,但联想到当事人家人的急切心理,内心总觉得不踏实,只有真正寻找到其家人才能使我们安心,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民政局工作人员说,因为当时其家人都外出寻人还没有回家,且对方救助站只有一人,其余工作人员因有事外出,不能前来接人。
在这种情况下,民政局工作人员及时上报局领导,后考虑到该当事人精神异常,及时协调联系公安部门,经协商决定,由民政局2名工作人员和巴燕派出所1名民警驱车将其送回家中。于今年1月6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驱车,并在临夏县民政和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成功将其送回了家中。
化隆县民政局表示,为切实保障和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持续开展街面巡查和精神病患者送医救治,今年以来,民政局多方位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安排部署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并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采取日常救助与街面巡查、夜间巡查以及医疗救助等相结合方式,加大主动救助的力度,并按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救助服务。同时,为确保救助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群防群助”的服务网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截至目前,化隆县民政局开展街面巡查165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人,其中接送返乡4人,救助未成年人2人,劝返5人;精神病患者送医救治18人,病情治疗好转出院8人,医疗救助资金支出97746.17元,生活救助资金支出3.97万元,救助资金共计137446.17元;联合化隆县卫生健康局对163人发放2022年度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资金共39.12万元。